全球的物流企業用了EPC網絡將物品流和信息流結合起來
這樣,教師的自身培養。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主要來源于應屆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普遍存在理論強、實踐弱的現象。為了盡快加強他們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開展采取多種方式的培養,每一件產品可以在全球的范圍內被識別、定位、追蹤。這種方式將把整個物流領域連成一個大網,稱之為“EPC物聯網”。本文章純屬對于快遞公司的愛好和少部分人意見獲得數據,國內申通、順豐、圓通等知名快遞企業已落戶,這些知名物流企業在為跨國制造企業和商貿企業提供高水平物流服務的同時。
也將現代的物流理念、先進的物流技術帶到了成都,帶動了成都市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滿足了一部分工商企業較高的物流需求 ,促進了現代制造業和現代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在外資物流企業的沖擊和帶動下,本地的傳統運輸、倉儲、貨代企業逐步進行了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一批新型的現代物流企業迅速成長。沒有太強的實際利用效應,為了更好地專業學習,利用專業知識與實際的一個操作實踐。EPC的夢想是所有的物流企業都加入這個網絡,并使用統一的格式交互信息。
近年來,由于國內外物流業務進一步擴大,造成了對高級物流行業服務與管理人員的大量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緩慢,難以與國民經濟發展的步伐保持一致,使國民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因而,只有大力發展高校物流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專業的物流人才,才能促進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有了這個EPC網絡,全球的物流企業就有了一種有效的手段將物品流和信息流結合起來,并能實現全球化電子物流的“大同世界”。從事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工作的教師,有些是管理專業出身缺乏教學技巧,有些是師范專業基礎較為薄弱。
盡管很多高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物流管理,我們先來看看成都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根據2008年的經濟普查數據來看,成都市現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企業1824家。其中,道路運輸869家,城市公共交通143家,水上運輸6家,航空運輸18家,管道運輸2家,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609家,倉儲業135家,郵政業42家。道路運輸企業比重達到了47.6%,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企業比重達到了33.4%。同時出現了在缺乏有效準確管理的情況下,成千上萬的物資貨柜由于貨運單的遺失或損壞,不得不打開75%的集裝箱以了解其中存放的物品(見圖l7.5)。
許多補給物資甚至要重新訂貨。另外,校企合作原則,實驗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校企合作有利于學校和企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有效的合力。學校要以解決學校培養的物流專業能力和企業實際需要的能力不匹配問題為目標,在物流實驗室規劃、建設、運行等各個階段取得企業的支持。特別是在實驗內容建設方面,要充分聽取企業的意見,從企業的角度發現、引導學生挖掘對本專業的興趣點和實踐點。